交通強國·試點先行 | 城市交通讓出行更美好
加強城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,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,鼓勵引導綠色公交出行,合理引導個體機動化出行。——《交通強國建設綱要》
解讀:
城市交通最突出的問題是交通擁堵,緩解交通擁堵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需要解決的問題與發展方向。
要科學制定和實施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,推進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建設。
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,加強城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,鼓勵引導綠色出行,合理引導個體機動化出行。
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機動車交通系統,提升步行、自行車等出行品質。
科學規劃建設城市停車設施。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。
城市公共交通
服務公眾基本出行
部分交通強國試點單位
聚焦這一主題
充分謀劃新的發展路徑
↓↓↓
雄安新區
搭建智能交通出行體系,構建實時感知、瞬時響應、智能決策的新型城市智能交通體系。在容東片區推進自動駕駛示范應用,建設開放式智能網聯區域。推進共享化智能運載工具應用,發展定制化公共交通系統,實現城市公交和共享汽車資源的智能化配置。打造全局動態、數據驅動的交通管控系統,實現交叉口通行權智能分配。推動服務性數據資源開放,建立市場化出行信息服務運行機制。推廣電子客票,完善客運“一站式”聯程聯運服務,推進移動支付廣泛應用。
預期成果:
通過1—3年時間,完成智能交通大腦總體框架和業務功能體系頂層設計,出臺《雄安新區交通大腦頂層設計及建設規劃》,建成交通大腦數據監測體系和建設服務評價體系。建成智慧出行服務平臺,實現各交通方式信息整合,在交通大數據指標體系及數據共享標準方面出臺相關政策性文件。建成容東智能交通管控平臺,實現智能化信號管控、數字化非現場違章監測執法。建成交通大數據中心暨綜合監測和輔助決策平臺,實現公共交通、交通管理、物流運輸、對外公路等應用資源整合。車路協同、無人駕駛、響應式公交、集配物流等智慧交通廣泛應用,在系統配套支持、設施技術標準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性文件。
遼寧
§ 完善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體系。推動城市出臺地方性法規,完善管理、運營、服務和監督等方面的制度、標準和規范。
§ 健全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機制。充分發揮議事平臺作用,建立城市公交票價與政策性虧損補貼補償、經營成本聯動的價格機制,健全公交職工工資增長機制。
§ 優先投入相關資源。將城市公交資金納入公共交通財政預算體系,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補貼補償機制。推動城市公交場站及相關設施成為新城區、居民小區等的配套工程。推動城市公交企業享受減征或免征有關稅費。推動城市公交專用道建設,在中心城區及交通密集區域連通成網。
§ 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水平。完善企業運營服務、安全生產和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標準規程。加快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應用,積極推廣無人駕駛公交車輛等先進裝備。推動公交服務多樣化,發展定制、快速、大站快、旅游、社區、接駁、微循環等業務。完善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、操作規程和應急管理制度。
§ 提升行業治理能力。發展綠色公交,推動裝備設施、運輸組織、技術產品等節能低碳、綠色環保。發展智慧公交,全面優化經營管理、運營調度、安全管控。建設便捷公交,完善設施布局,優化服務網絡和結構,拓展覆蓋范圍,提高換乘便利性。建設人文公交,加強公交企業職工權益保障,改善候乘條件和出行體驗,加強行業文化建設,優化從業人員隊伍結構,提升整體素質水平。
預期成果:
通過1—2年時間,城市公交高質量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,發展政策規劃和標準規范體系進一步健全,公交優先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。省轄市區每標臺公交車基礎設施綜合用地平均達到160平方米、公交車進場率平均達到95%,中心城區綠色公交和智慧出行服務系統全面建成應用、公交線網專用道設置率平均達到15%、站點500米覆蓋率平均達到98%、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力爭達到60%,全省城市公交車駕駛員安防設施全面安裝應用。
通過3—5年時間,城市公交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。省轄市區每標臺公交車基礎設施綜合用地平均達到180平方米、公交車進場率力爭達到100%,中心城區公交線網專用道設置率平均達到20%、在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%基礎上推進300米覆蓋,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60%以上。在城市公交發展路徑、服務標準、票價調整、路權保障機制、城市擁堵破解、高質量公交環境等方面形成一批制度、政策、標準、規范成果,并全面推廣。